服务与支持
我们一直在思考新的可能性,并为未来做准备。
浙江康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专注研发、生产和销售真空采血管等已十多年历史,逐渐成为国内行业和国际新的品牌力量,获得客户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口碑。康是医疗质量生产对标以下特点,从临床实验出发,突破质量技术难关 。
真空静脉血液样本的采集是对传统采血方式的一次重大改进。由于是在全封闭系统下完成采血程序,因而从根本上排除了血液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并且因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因而易于普及和推广。但是市场上真空采血管品牌众多,如产品质量欠佳可直接影响检测结果。
1. 真空采血管的硅化质量
用于试管内壁处理的硅油有很多种类,有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有溶于有机溶液和不溶于有机溶液的,粘度有极易流动的液体和半固态状的液体。其间要选出适用于采血管内壁处理,具有良好的化学惰性和生理惰性的硅油绝非一件易事。硅化处理较好的试管,内壁应该是非常光滑的。通过简单的过水实验,就能辨别试管内壁处理的好坏。即将2毫升的水放入试管然后倒出,硅化处理好的试管内壁是绝无分散的小水珠残留在上面。那么可想而知,没有血细胞挂壁现象的真空管已经为分离出高品质的血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EDTA-K2添加的均匀程度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
由于玻璃管在安全性能上存有很大隐患,使用特种塑料PET试管替代玻璃管成为一种趋势。由于PET试管有着良好的疏水性,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真空管的生产难度。众所周知,当在PET试管内添加液体的EDTA-K2溶液时,由于PET试管的疏水性,一段时间后液态的EDTA-K2由于水分的部分流失,会在试管底部、管口或其他部位形成块状结晶,使其的溶解度大大的降低。大块的EDTA-K2结晶由于不能在短时间内充分与血液接触并溶于血标本,这样就容易产生血小板聚集,白细胞分类结果不理想,甚至出现血标本部分凝固等。我们知道,全血细胞分析所选用的EDTA-K2抗凝剂其最佳浓度为1.5~2.2mg/1ml全血。如EDTA-K2浓度太低,抗凝强度不够,则出现血小板聚集现象;EDTA-K2浓度太高,尤其是有大块的EDTA-K2结晶存在时,使局部的血细胞处于高渗状态,此处细胞会出现暂时的收缩,这样会导致白细胞分类结果不理想等。为了避免因水分流失而形成的结晶现象,一个理想的血常规真空采血管,EDTA-K2晶体应该是非常细小均匀地分布在试管内壁。这样一旦血液进入试管,均匀分布的EDTA-K2就能迅速地跟血液充分混匀,从而杜绝了血常规结果因真空采血管的原因而出现异常的现象。
3. 分离胶与促凝剂的应用评价
分离胶促凝管是医院真空管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管子,但要做好这种管子也不容易。评价分离胶促凝管品质好坏关键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用同一份血液标本,跟空白管做比对,某些离子含量是否会存在偏差。②将采集好含分离胶的血标本管子放在水温箱里,温度调到38~39℃,待血标本充分凝固后,离心,然后检查血清中是否有油滴产生。由于油滴可对生化仪探针造成致命的堵塞,已有许多报道,关于这种现象的存在。③排除不正确的采血方法所造成的溶血因素,由于低劣的生产工艺,分离胶或促凝剂所残留的有机溶剂是破坏血液标本的元凶。这种破坏往往表现在标本有较多的溶血现象,在血清中间漂浮着分离胶颗粒。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国外真空管知名公司在内都申明血凝管或促凝剂分离胶在采集血标本放置半个小时后离心,这样能很大程度上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4. 防止真空采血管内的液体霉变
用于血凝和血沉的枸橼酸钠抗凝剂试管,生产时对环境及用于溶解的水要求相当高。如果工艺和生产环境不当,或所用的溶解水纯度没达到要求等,那么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的枸橼酸钠溶液就会有絮状物产生(长霉菌),从而造成检验结果失真。由于PET管有很好的疏水性,此类管子非特殊包装,建议在三个月内用完。
除以上所述之外,肝素管和草酸钾/氟化钠管由于相对用量较少,在技术上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在这里就不一一叙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真空管受海拔高度影响,故高海拔地区应选择高原型真空采血管。
影响真空采血管品质的几大要素
自1937年发明真空采血管以来,产品在使用中不断的日趋完善,在改革开放以后流入我国,九十年代部分医院开始使用,现今国产的真空采血管己占医疗市场的主导地位。高品质的国产真空采血管逐步替代进口同类产品,选择康是医疗即选择优质的团队服务,提高双赢的工作效率。